老战士合唱团: 飒爽银发人,歌声送欢乐 发布日期:2019-12-11

1.jpeg

【艺彩斑斓】 文| 陈琳 上海的冬季,阴冷潮湿。但在静安区文化馆的合唱室里,一群银发人却用他们阳光般温暖的歌声驱散了这份阴湿寒冷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在声乐老师的指挥下,这群银发人分为女高、女中、男高、男中四个声部吟唱着《祖国,慈祥的母亲》,合唱充满感染力,专业程度着实令人震惊。但老师对此似乎并不满意,对团员们提出要在歌声之中,投入更多、更充沛的感情。于是,伴奏重新开始,这一遍,调整了气息的团员们,将对祖国母亲浓郁的思慕之情凝结在了歌声里,感染力越发强烈。 对每一次演唱都精益求精,这是老战士合唱团的日常排练。这支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领导下成立的、33年来风雨砥砺的合唱团,在沪上群众合唱界闻名遐迩。 合唱团连续多年参加包括全市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新华社大型快闪、东方卫视展演、静安区快闪等在内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凭借专业的艺术合唱水准,在全国和上海老年合唱比赛中获得7次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018年“聂耳杯”全国合唱比赛获得银奖,多次荣获“上海优秀市民合唱团”称号,并被市区多次评为“优秀志愿者团队”,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星团队”。
今年,老战士合唱团在第七届上海合唱节静安区级决赛中,以第一名成绩进入全市的百强巅峰决赛,最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上海合唱大赛“老年组十强”称号。成绩斐然的背后,是合唱团每一位团员的辛苦付出和刻苦训练。老战士合唱团团长王群自豪地将这支团队称为“银发铁军”:“每一个团员的心里始终都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新四军精神,身上有一股气质,那就是军人气质”。
      是热爱也是责任担当 据王群介绍,1986年3月,100多名离休的新四军老战士,在老团长胡辛人的带领下,成立了上海市老战士合唱团。33年来,这支团队用歌声歌唱伟大的党和祖国,用歌声传承新四军精神,用歌声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用歌声给大家带去欢乐。现在老战士合唱团员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主要由部队复转军人、文工团员、社会爱好合唱事业的人士组成。但每一批新团员都从老一辈团员手中接过三件珍贵传家宝:军装、军歌、军风,不忘建团初心,继续齐心协力,把“新四军老战士”这个光荣称号永远铭记在心。

      虽然,合唱团每周有三个半天排练,但由于合唱团对演唱水准要求严苛,曲不离口成了团员们的生活写照。“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是团员们的口头禅。 就拿每周三次的排练来说,能坚持下来本身就属不易。副团长杨若峥住得离静安区文化馆比较远,早高峰时赶到排练地需要整整两个小时,但她每次都早早到达。“不只是我,一些住得比较远的团员都是提早到的。” 合唱团还没有固定的仓库,从团长到团员都是志愿者。团长和两位副团长,以及部分声部长和团员还承担了搬运储藏音箱、服装的任务。副团长顾达明、男高声部张岑国忠每次演出都会用电瓶车载着音箱、话筒和电缆线等,从家里赶来,演出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收好带回家。顾达明搬了新家之后,还专门辟出一间小房间作为合唱团的储藏室。另一些设备和电缆导线、背景布、道具等,则由一位男团员保管在自驾车里,每次准时送到演出场地。 而团长王群更是尽心竭力,为合唱团的每一场演出精心制作LED视频背景、修改音乐音频,忙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合唱团的团员对深夜收到王团长的通知和提醒也早已习惯了。“我们没有经费请专业公司制作,所以能省则省,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她家人常跟她开玩笑说她比退休之前上班还要忙。 除了刻苦的训练,合唱团的招募要求更为严格。合唱团每年向社会招募新团员,由专业指挥老师进行声乐、视唱和普通话等方面的面试考核。合唱团还实行近乎严苛的年度考核淘汰机制,分声部演唱指定曲目,音色、音准、节奏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出局。团委们说,“我们指挥老师耳朵很灵的,即便是合唱也能听到是哪个声部、哪个团员的音准出了问题。” 团员年满72周岁要光荣离团,颁发“荣誉团员”证书。不仅如此,演出的军装和礼服也需要团员们自掏腰包。但就是这样不少热爱合唱艺术的退休人士仍慕名前来报考。 用三位团长的话来说:“能坚持下来,是对合唱事业的热爱,更是一份责任。”全团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保持了团队优良的整体水平。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事实上,这也是一支用歌声送欢乐的志愿者团队,平均年龄63岁的他们用自己的老有所学,进社区、到学校、下连队、慰问养老院,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乐,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好评。 每年,老战士合唱团都有20到30场的各类演出。今年,合唱团的全年各类演出有35场,观众2万余人次。其中,合唱团保留节目歌舞情景剧《一个老兵的日记》,串联起了不同年代的经典歌曲,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同时合唱团收获了一批粉丝,不论到哪里演出,这些粉丝始终跟随。 进宝山顾村演出时,合唱团的团员被在场老年观众的热情感动了。演出下午开始,上午一早,团员们到达现场调试音响走台时,看到舞台下的座位上都有小纸片,出于好奇,上前询问,才发现这些老人们都已经早早地抢好座位,很多老人还自带午餐早早地入座了。离演出还有一个多小时,观众坐得满满当当,连走道都增加了临时座位。感动之余,团员们连忙与主办方商量,考虑到这些老年观众的满腔热情,演出提前开始演出了。 “每当大幕台拉开,看到老战士们军容整齐的队伍,一个标准的军礼,观众们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王群说,观众的掌声,就是对他们这群飒爽银发人最好的褒奖,观众欣赏的不仅是他们这身帅气笔挺的演出军服,更是团员们那动听温暖的歌声和美好赤诚的心灵。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