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存折 发布日期:2020-03-19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3名官兵,从“雷锋存折”中取出4万元现金,怀着敬意交付给工商银行抚顺雷锋支行的营业员,将这笔善款捐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殉职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彭银华和许昌市董村镇新王庄村村医王士成的家属。

两笔捐赠的汇款人,都写着一个伟大的名字——雷锋。

1960年春季的一天,一个背着挎包的解放军战士,出现在抚顺百货储蓄所,静静地等候着办理存款业务。

他叫雷锋,身材不高,一身戎装,神采奕奕。他从挎包里掏出来100元现金,让储蓄员王玉珍着实吓了一跳。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有积蓄的人本就不多,100元不啻于是笔巨款。

简单的交谈后,王玉珍不由得对眼前这个年轻的战士肃然起敬:雷锋每月领6元的津贴,这100元是他参军前在鞍钢当工人时的工资积蓄。那可是他节衣缩食、一分一角攒下来的啊……

就这样,雷锋在百货储蓄所的第一张存折,悄无声息地问世了。之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有存也有取,大多都是五元、十元。有次,他一下子取出了200元,分别捐赠给刚成立的和平人民公社和遭遇灾害的辽阳灾区。

1961年9月9日,雷锋再次到储蓄所填写了一张存单,存入的又是100元,办理者依然是王玉珍。他亲笔填写的这张“储蓄存单”,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了一件特殊的历史文物。而它的主人,在存下这笔款项11个月之后,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时序更迭,斗转星移。

当年雷锋存款的储蓄所,先由“百货”改为“和平”,再由“和平”改为“雷锋”,最后定为中国工商银行抚顺雷锋支行。而始终没有改变的是,银行营业大厅里一直悬挂着王玉珍为雷锋办理业务时的照片,还有那笔雷锋留下的存款和他永远闪亮的精神。

“接过雷锋的枪,走雷锋的路,既要学习雷锋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雷锋精神穿越时光的隧道,感染着不同时代的传人。2010年2月,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陆军某旅“雷锋班”郑重地发出一份倡议:开展“雷锋存折”续存活动。第24任班长黄帮维,把手头2400元的工资,全部存入了“雷锋存折”。

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兵纷纷来到营院内高大的雷锋塑像前捐款。长长的捐款队伍里,还有许多闻讯赶来的爱心人士。他们中有学生、企业员工,也有退休在家的耄耋老人,还有曾经的受捐助者……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雷锋存折”成为扶贫济困、传承雷锋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一名续存者,就像一滴水。人们看到,涓滴之水在众人的努力之下汇成了江河。

2012年盛夏,北京大学第七期学生骨干训练营走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参观雷锋纪念馆,阅读《雷锋日记》,学唱雷锋歌曲。学生们依依不舍离开部队之前,将自愿捐出的1.3万元存进了“雷锋存折”。5个月之后,“雷锋存折”落户北京大学,一茬又一茬的青年才俊参与续存活动,向外界传递着能量,呼唤着爱心。

因为拥有雷锋账户而自豪的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很快成为行动的参与者。2018年7月23日,他们召开“雷锋存折”续存动员大会,号召全行员工成为雷锋精神的“种子”。不到一周时间,他们就通过电子缴费渠道,筹得了130万元的善款。八一建军节那天,薪火相传爱心募捐善款交接仪式庄重而热烈,这130万元全部存入了“雷锋存折”。

印在纸上的是存款数字,而雷锋精神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从一个人的善行义举,到一群人的向善向美,“雷锋存折”把不同时代的人凝聚成一团,让成千上万的“一滴水”汇成奔流不息的河流……

岁月流逝,人间有爱。时代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雷锋精神一直都在被追随。

雷锋留在连队的“三件宝”——节约箱、理发箱、修鞋机,在时代变迁中逐步演化成学雷锋微博、“善淘箱”等。而蓬勃兴起的“雷锋存折”续存活动,又为传承雷锋精神开辟了一条延续爱心的时代路径。

2010年3月,西南某地区发生特大旱灾。雷锋传人们从“雷锋存折”中取出两万元,首次以“雷锋”的名义寄往灾区。这两万元,看似微不足道,却与雷锋当年向辽阳灾区捐款那样,为人们注入战胜灾害的精神力量。

“走到哪里,就把爱心播撒到哪里”,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雷锋传人们脚踏实地的行动。在2012年底组织的“重走雷锋路”活动中,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官兵一路学习感悟,一路躬身践行,6次动用“雷锋存折”。在首都北京,他们为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赠送200册雷锋书籍和1万元助学金,接着又给一位白血病患儿送去1.4万元。病房里,那笔捐赠好似一束温暖的光,徐徐点亮着生命的希望。

2013年盛夏,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冲毁了清原满族自治县海阳村的不少房屋。部队紧急前往援助,25台车辆连续作业,将被1米多厚淤泥覆盖的校园、村庄全部清理干净。撤离之时,满身裹满泥巴的救援官兵与家中受灾严重的22名中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并申请动用“雷锋存折”,为这个村庄灾后重建捐款5万元。

……

一茬接着一茬,扶贫救困、捐资助学,已经成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官兵自觉的使命与责任。近些年来,他们从“雷锋存折”里先后支出130多万元,捐献给全国21个省区市的灾区和单位,用一次次的无私善举,让人们感受到雷锋从未走远。

而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师生来说,那些无私的援助活动,就像是严冬里的一团火,带来温暖和信心。

去年12月13日,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清原满族自治县雷锋小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官兵代表。1年前,部队官兵从“雷锋存折”支出百万元,用于援建和资助这座学校。全校师生深受感动,他们不仅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更名仪式,还确立了“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的办学理念。如今,这所学校里处处体现雷锋精神,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校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校徽是由雷锋汉语拼音首字母、五角星组成的展翅高飞的鸿雁形象,一楼正厅的主题墙刻着“学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墙前面矗立着“雷锋叔叔和少先队员的雕像”,一楼走廊展示着雷锋精神、雷锋的成长历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题词及雷锋日记摘录……

从今年大年初一以来,“雷锋班”士官王亮就没有休息过一天。他一直铆在岗位上,不是修车就是出车。连队干部多次表扬,他脸一红,说道:“没啥,就是站好自己的岗。”

而在3年之前,从其他单位交流过来的王亮,不是这个模样。他有时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对学雷锋活动也不是很积极。但在接触到几位受“雷锋存折”捐赠的学生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样样工作都冲在前,光荣地成为“雷锋班”的一名战士。王亮生活上变得勤俭节约,不仅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了,还每月从津贴里拿出一部分存入“雷锋存折”。他在每个笔记本的扉页上都抄录了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做好一个螺丝钉,就是为部队战斗力做贡献。知责知重,雷锋传人不仅要争当助人为乐的模范,还要努力成为立足本职岗位的标兵。受到“雷锋存折”续存活动积极影响的,除了王亮,还有更多的官兵。家境富裕的战士郑甫仁,先后5次续存1万余元。他说,每次续存都能收获新的感悟和动力。这些年来,他以火热军营为纸,努力拼搏作画,胸前挂上了3枚金光灿灿的军功章,还以优秀士兵的形象走进驻地征兵宣传广告,激励更多优秀青年参军报国。

续存“雷锋存折”,不仅仅是一场场活动,更蕴藉着雷锋文化的魅力、涵养着传承雷锋精神的氛围。一笔笔善款被存进那个特殊的捐款箱,人们仿佛看到雷锋精神的火炬正越燃越旺……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