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烈士精神 汇聚复兴伟力 发布日期:2023-10-07
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烈士群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坚强脊梁和巍峨丰碑,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生动写照和集中体现,是激励亿万民众艰苦奋斗、永远奋斗的力量源泉。
在第10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进一步认识维护烈士形象、传承烈士精神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新征程上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崇高精神,以永不变色的红色江山、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永不停顿的伟大创造告慰革命英灵。
烈士形象光照世人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无数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举,铸就了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烈士群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坚强脊梁和巍峨丰碑,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生动写照和集中体现,是激励亿万民众艰苦奋斗、永远奋斗的力量源泉。
崇敬烈士、学习烈士、捍卫烈士,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然而,曾几何时,也有少数人轻视烈士、拒斥烈士,甚至恶搞烈士、污蔑烈士。有的人认为,在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应讲实惠、实用和“经济效益”,牺牲奉献是做“傻事”“得不偿失”。有的人认为,一些烈士是人为“包装”起来的,是出于“政治需要”,要保持“独立意识”“健全人格”就要拒绝神圣、远离烈士。有的人为博得“眼球”、赢得“流量”,甚至于百般丑化烈士、诋毁烈士。还有人打着“研究”“商榷”的旗号,热衷于“挖内幕”“找细节”“爆猛料”,企图解构英雄、消解崇高。
以上种种虽非主流,但贻害无穷,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了恶劣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激浊扬清、廓清是非、校正导向,坚决维护思想舆论领域的朗朗乾坤,推动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一方面,强化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活动或庆祝活动,在全社会树立正确党史观、历史观,使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无处遁形。
与此同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保护烈士和烈士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先后颁布实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公祭办法》《烈士安葬办法》《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新增条款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些举措对侵害烈士的行径形成极大震慑,标志着保护烈士、捍卫烈士精神工作进入到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新阶段。
烈士精神亘古烁今
烈士的永恒价值在精神。举行烈士纪念或安葬仪式,建立并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健全烈士祭扫制度和礼仪规范,加强对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保护和陈列展示,开展烈士生平和事迹研究,创作、传播以烈士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目的都在于缅怀先烈,感悟烈士精神并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烈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精神比较,烈士精神具有更突出和鲜明的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特征。“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千万烈士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严刑酷罚,烈士们以血肉之躯铺就通往胜利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烈士们战天斗地、奋发图强,坚决抗击一切来犯之敌,把最后一份心血贡献给祖国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烈士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推进经济科技发展。新时代以来,在脱贫攻坚、重大项目攻关、抗击新冠疫情、保障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大批英烈模范,奏响了舍我其谁、无私奉献的时代强音。
烈士们之所以能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热爱,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期许。如方志敏憧憬的那样,有一天可爱的中国“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正是有了这份热爱、这份期许,夏明翰坚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有了这份热爱、这份期许,杨匏安从容写下诀别诗:“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余生无足恋,大敌正当前。投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者番成永别,相视莫潸然。”正是有了这份热爱、这份期许,铁人王进喜发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虽然英烈为党为国为民牺牲了生命、甚至是短暂的生命,但他们身上蕴含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始终烛照后人前行的路。
“钢”“气”都要更多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奋进新征程,更需要高扬包括烈士精神在内的精神旗帜。其一,使命光荣。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烈士们梦寐以求的境界。其二,前所未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是开拓性事业。既无教科书式的现成答案,也无前人他人的模板可以复制,必须在探索实践中积累经验。其三,充满风险。新征程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而是充满惊涛骇浪的远航。面对可以预料、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有沉着的心态、高超的技能,还要有逆流而上、知难而进的勇气。
在总结抗美援朝胜利的经验时,毛泽东同志指出: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但我们的钢少气多打败了钢多气少的强敌。“钢”代表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气”代表精神品质等软实力,根据二者的多少,可以得到四种情况。一是钢少气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任人宰割,无法胜利。二是钢少气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顽强意志、付出巨大牺牲才能取得胜利。三是钢多气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大的精气神作为支撑,硬件优势也会大打折扣。四是钢多气多。在这种情况下,硬实力与软实力相得益彰、相互转化,就能取得更大胜利。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强调:“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这是对全军的要求,更是对全党全国的要求。这里的“气”就是志气、骨气、底气、士气,就是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激发更多的“气”旨在产生更多的“钢”。也就是要众志成城、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在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高效能治理、人民高品质生活等方面不断取得扎实的成果,推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新中国已走过74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辉煌成就。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今日之中国,正如您所愿”。展望未来,我们向烈士庄重承诺:“明日之中国,定会让您更欣喜!”
(作者为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