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 发布日期:2023-03-07

发扬优良传统发挥政治优势,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上海社会化拥军优属活动掠影 图片:申卫星

       延安双拥运动激发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1943年新春,延安军民在党中央统一组织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推动下,创造性地开展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运动,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八十年来,双拥光荣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为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深厚的红色传承,激励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等一大批单位和个人与时俱进,尊崇军人职业、关爱退役老兵、服务优抚对象。
      
       从延安发源,八十载时光荏苒,双拥运动激发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双拥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拥军优属基金会每年组织200多个项目活动续写传承新华章,连续10年组织万余名立功受奖官兵及家属、10万余名优抚对象以及退役军人看上海活动;从2018年开始实施“光明营养计划”,服务全市所有烈属;为近2万名烈属、残疾军人等八类重点优抚对象集体参保了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持续推进适老厨卫改造、重点优抚对象老年健康体检;开办驻沪部队官兵子女夏令营;烈士纪念日组织“人民不会忘记”致敬活动,八一建军节组织“托起心中的长城”慰问活动等等,拥军优属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以史鉴今,奋进新时代。在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创新实践中,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积极贯彻市、区双拥工作要求,以“拥军优属、固我长城”主题,统揽开展致敬最可爱的人、奉献国防办实事、尊崇与关爱、心中的长城、固我长城添砖加瓦5类专题活动,系列集成拥军支前、关爱优抚、尊崇优待、文化宣传、筹资动员5方面工作,逐步增添崇敬公益事务服务、崇敬公益生活服务、崇敬之家专业服务、崇敬公益联盟服务、崇敬烈士设施守护志愿服务、崇敬之爱元旦春节关爱服务、崇敬教育和崇敬英雄专项基金等内容的崇敬系列服务,形成社会化拥军优属项目活动有主题、有系列、成体系的新模式、新格局,双拥优良传统接续传递、薪火不息。
      
       延安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日前,在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组织的研讨会上,与会同志表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和宝贵精神财富。双拥运动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新时代双拥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新征程上,正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强军梦的宏伟力量。
      
       八十载时光荏苒。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在上海,延安精神和双拥传统深深扎根。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城市不忘英雄。多年来,上海扎实开展各项双拥活动,努力营造崇尚英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社会氛围。
      
       以服务军队、服务国防、服务优抚对象为己任的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就是一支不忘延安双拥运动精神,勇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探索新作为的社会化拥军优属生力军,他们创办的“拥军优属、固我长城”拥军系列活动、以优抚对象为主体的“万人看上海”主题活动、覆盖全市的烈士设施守护志愿服务队、每年元旦春节面向数十万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崇敬之爱”新春慰问活动等,得到了驻沪部队、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好评。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目标、共奋进、手牵手。双拥传统,在黄浦江畔不断探索实践、传承发扬……
      
       “崇敬之爱”温暖人心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南京路上,历史悠久的大光明电影院文化长廊里,展示着一张特别的照片,拍摄的是1949年5月上海解放,大光明电影院门口,迎来一批批应邀前来观看电影的解放军的画面,这是74年前上海人民开展拥军活动的一个缩影。
      
       几十年来,申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持续不断。74年后的今年元宵节,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以电影招待会的朴素传统形式,向驻沪部队官兵及来队家属、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和拥军优属志愿者代表,表达来自社会的关爱。子弟兵再次走进大光明电影院观看电影,享受“崇敬之爱”。
      
       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组织的两场电影包场,是专门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崇敬之爱”新春拥军优属的电影慰问专场。电影开映前,主办方特地在投屏上用文字打出:“向驻沪部队官兵、全体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表示崇高的敬意。岁月静好,因您守护;祖国安宁,有您奉献。拥军优属奋进新征程,军民团结建功新时代。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和2023元宵佳节到来之际,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皆得所愿!”
      
       多位参加电影招待会活动的受邀对象表示,从走进影院大厅看到的海报,到看到电影院内打出的投屏文字,由衷地感受到了来自于拥军优属基金会的真诚用心,也体会到了上海这座拥有双拥光荣传统的城市氛围,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
      
       癸卯兔年新春,农历正月初三和初四,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连着两天,组织1000多名驻沪部队官兵和家属代表,乘坐“双拥号”游轮夜游浦江,与上海市民和游客一起过大年、赏美景,以此感谢这些本色不变、为上海建设作出很大贡献的人民子弟兵和他们的家属。应邀参加活动的官兵感动地说:“在黄浦江上游览,虽然感觉风很冷,但上海人民对我们的情却很热、很深。”
      
       精选的演出、特制的年历、饱含心意的新春慰问大礼包、最新的贺岁档电影专场……自壬寅虎年新春起,这一系列新春关爱活动,就拥有了一个响亮而又温馨的名称——“崇敬之爱”,这是基金会联合社会各界开展的尊崇军人、关爱老兵、拥军优属特别系列活动,彰显了新时代崇敬优待的上海做法。在这个新春时分,基金会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1.5万余名优抚对象、退役军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以及军队离休干部等获得了崇敬慰问、优待关爱。
      
       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全力支持驻沪部队改革强军和练兵备战,创新拓展新时代社会化拥军优属工作。基于适应新形势下的拥军优属工作要求,基金会率先打造一套“崇敬公益服务体系”,明确工作目标是聚力营造社会化拥军优属浓厚氛围,汇集社会力量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支持和配合军队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
      
       崇敬公益服务体系包括:崇敬公益事务服务、“崇敬之爱”主题活动、崇敬志愿服务平台和崇敬公益信息服务。基金会市会还设置崇敬之家综合服务载体,按一点多面的格局,支持基金会相关区会创造条件增设崇敬志愿服务点,将点对点服务延伸到街镇,逐步构建起拥军优属社会化服务时空结合的新网络。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从战争年代赴汤蹈火踏上战场的革命先辈,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英雄团队,上海,始终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是上海做好双拥工作的共识与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做好双拥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双拥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军队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上海正以创新的方法和手段保持着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活力。
      
       在去年大上海保卫战中,市、区两级拥军优属基金会为2300余名军休干部、1300名一线部队官兵家属配送蔬菜礼包。竭尽全力,克服困难,为驻沪部队和援沪抗疫卫勤部队紧急捐赠防护和生活物资,为万余名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全市3700余名烈士家属赠送口罩等抗疫及生活物资。
      
       海军航空兵某部调防离沪,360余户留守家庭面临各种急、难、愁问题,基金会主动配合双拥部门,专门出资20万元购买社会化服务,解决老人护理、家政服务、小孩临时看护、陪医陪护等实际困难,还主动联系有关单位,解决留守军嫂上夜班问题。
      
       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实施拥军优属项目资金支出31552万元,年平均项目资金支出10518万元,惠及近百万人次。特别是近4年来,上海拥军优属项目数量、资金支出和受益人数均实现倍增。
      
       “再难也不能难部队官兵、再紧也不能紧优抚对象”。近年来,上海双拥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20余部地方性法规和优待政策,坚持整合资源,用好社会化拥军平台,做好双拥工作。比如,为驻沪部队捐赠多功能文体活动和训练中心,为武警基层连队改善文化设施,对驻守西藏边防部队上海籍官兵定期慰问,对因公殉职的消防战士家属给予补助,为驻沪部队官兵及家庭解决各种困难。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等相关部门更是强强联合,在落实上海优抚政策上有新加强,扎实做好转业干部安置、退役士兵教育培训、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伤病残退役军人接收、军人军属涉法维权等工作,在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些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优先紧前办理。
      
       地方拥军优属,部队拥政爱民。驻沪部队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学雷锋”“学八连”等主题活动。子弟兵还主动参与全市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驻沪各部队组建的反恐维稳、核生化应急救援、水上联合搜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救援、抢险救灾工程保障和信息保障等“六支力量”,在维护治安环境、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第二故乡的经济发展作贡献,是驻沪部队拥政爱民“头号工程”。中环线建设、道路改扩建、旧小区改造动迁等20多项重大工程建设,到处都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送医送药服务,为群众解决困难;深入街道、车站、居委会,申城处处有“雷锋”……
      
       “军功章里,有一半申城父老乡亲的功劳。”这,是发自驻沪三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们的肺腑之言。
      
       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军民团结共同奋斗打造美好未来,是上海人民和驻沪部队子弟兵的共同心愿。
      

新起点上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新征程上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高度重视、深怀感情,他指出:“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双拥工作的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如何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进一步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在新起点上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对此,几位双拥研究专家有着专门的解读和愿景。
      
       风云际会八十载,变与不变话双拥
      
       肖静(《中国双拥》杂志社通联部副主任)
      
       新岁正月,年味十足;早春二月,年味犹在。环顾2023年元旦和农历癸卯年春节,在祖国各地舞台上,在大江南北军营里,当年陕北的双拥民谣再次唱响,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带来许多深情回忆。
      
       纵观延安双拥运动以来的80个春秋,虽然形态已经远非延安时的模样,但当年的双拥歌声还是那么亲切和嘹亮,眼下的双拥浪潮依旧那么激越而高涨。
      
       双拥诞生至今,虽然经历了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国际国内背景环境不断在变,但双拥初心使命始终不变,那就是筑牢巩固军民团结的坚实根基。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都作出了“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重大部署,得到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我们坚信,没有任何根基比军民团结更坚固,没有任何力量比军地同心更强大。
      
       阶段目标在变,双拥政治优势永远不变
      
       在民族复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每个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任务。双拥工作总是紧紧围绕党在一定时期的目标任务而展开。
      
       党的目标任务就是最大的政治,与之密切相伴的双拥工作,则是为实现政治任务而开展的政治工作,生动体现出党的根本宗旨、人民政权性质和人民军队本色,从根本上找到军民利益的“最大契合点”,找到军地合力的“最大同心圆”。
      
       双拥之所以说是特有的政治优势,这个“政治优势”,就是我们在与敌人以军事为最高表现形式的政治较量中一直占据绝对主动;这个“特有”,就是其他任何国家、政党和军队所没有,因其独特性和唯一性而弥足珍贵。
      
       无论阶段目标如何变化,双拥的政治属性、政治责任、政治功能永远不会变,始终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来展开,始终聚焦强国兴军梦想去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的那样: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形态方式在变,双拥鱼水深情永远不变
      
       从延安一路走来,双拥形态方式总是丰富多彩,且应时因势而变,每个时期每个地域和每个场面的表现形式都各不相同。
      
       观新时代民拥军,老百姓做军鞋、洗军装、送军粮的场面早已成为一种记忆,太行奶娘和沂蒙红嫂的传承者,奉献的也不再是乳汁和鸡汤,淮海战役小推车同样走进历史博物馆,代之而来的是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教育拥军、法律拥军、金融拥军等许多新样态。
      
       看新阶段军爱民,部队官兵到群众家里担水、劈柴、扫院子的身影已成历史存照,红军女战士剪下“半条被子”给房东的故事也已载入史册。当代官兵把对人民的爱,融入到科技兴农、乡村振兴和助校兴学等新的义举中。万变千举总关情。无论双拥样态方式怎样变化,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永远不变,军队官兵视人民群众为养育自己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把军队官兵当作守护安宁的子弟兵。这正是:民拥军意比泰山重,军爱民情似东海深。
      
       各个时期的双拥运动,散发着特有的“双拥温度”,广大军民藉此情融在一起、心连在一起、爱洒在一起。无时不有的双拥氛围,无处不在的双拥景观,那是中国军民精神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开的“双拥温度”。
      
       未来的一切仍在变,而双拥亦变亦永远不变。
      
       双拥运动80年,军民携手奋进开新篇
      
       古树文(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队群众工作教研室副主任)
      
       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回顾双拥运动80年来军民携手奋进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继承和弘扬延安双拥运动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旧历年节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
      
       1943年春节前后兴起的延安双拥运动,被毛泽东称为“旧历年节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当年延安双拥运动的燎原之势,也是由革命理论之火点燃的。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首次提出“军民一致”原则,随后将其确定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深刻揭示了人民战争的客观规律和力量源泉,为延安双拥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推动下,党中央召开了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对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检讨,为开展“双拥运动”扫清了思想障碍。
      
       颁布文件制度,组织教育整顿,广泛交流互助
      
       延安双拥运动有组织、有步骤地展开,形成了许多可借鉴的好做法。
      
       1943年1月15日,边区政府公布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决定从1月25日至2月25日为边区拥军运动月。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决定从2月5日到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并于2月1日公布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推动双拥运动在法治轨道上平稳高效运行。
      
       组织教育整顿。驻边区部队在全体指战员中进行拥政爱民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教育,全面检查自己在军政军民关系上的缺点和错误。边区各级政府也普遍组织了拥军优抗教育整顿,使干部群众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自己的军队,从而积极主动投身到双拥运动中。
      
       在“双拥运动月”里,边区军民广泛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活动。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边区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对当地驻军及部队中的伤病员、残疾人员、抗日军人家属普遍进行了走访慰问。
      
       服务中心,军民团结,互惠互利,依靠群众
      
       延安双拥运动历久弥新,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的历史经验,对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有着诸多启示。
      
       纵观延安双拥运动发展历程,之所以一发起就得到边区广大军民的积极响应,根本就在于始终服务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心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上,双拥工作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向战为战理念,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汇聚起实现强国兴军的磅礴伟力。
      
       延安双拥运动之所以得到广大军民的拥护支持,就在于军地双方互办实事、同解难题。坚持互惠互利、相互支持也是双拥工作历久弥新、永葆生机的密码。为此,军地双方应搞好筹划,发挥各自优势,运用好军民共建、军营开放日活动等有效载体,落实好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
      
       延安双拥运动本身就是发动群众解决自身矛盾问题的群众性运动。双拥工作涉及军地各条战线和广大军民,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此,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力量,推动社会化拥军向深度广度发展。
      
       延安双拥运动是中共战略决策力的生动彰显
      
       张雪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提高战略决策力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对加速演变大变局的政治要求。延安双拥运动作为8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革命力量大发展而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伟大创举,生动彰显其战略决策智慧,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延安双拥运动,是1943年春节期间由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各部队共同发起的一次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正确的战略决策源自科学价值目标及有效共识引领。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武器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干部间,官兵间,军民间,将问题摆出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可以把错误的东西清除掉,就能真正地团结了”。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八路军留守兵团作出了共同发起、分头实施拥军拥政运动月的重大决定。通过意见征询、物资互助、交流联欢等方式,极大巩固军政军民关系。
      
       尊重民意、法治推进是延安双拥运动取得成功的又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和优势。遵照群众过旧历新年的习惯,专门发文指示“拥政爱民月和拥军月”应在“旧历正月”举行,且“全月为拥政爱民月及拥军月,以便各地、各部选择一周或两周举行这个运动”;提醒各级党委加强检查监督,务使运动真正达到改造战士思想与巩固军民团结的目的,全过程体现党中央对双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群众利益的尊重维护。
      
       战略决策的价值在于管根本、管长远。延安双拥运动把军民一体的能动性转化成人民战争的创造性而得以升华传承,从激发生产创造力,打赢人民的“经济战”;激发军事创造力,创造游击战略战术和劳武结合战法陷敌于汪洋大海;激发支前创造力,小木轮与现代交通并举推出新中国,无不彰显这一战略决策的强大生命力。
      
       今天,军政军民关系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得到极大拓展,双拥政治优势得到了多层次全方位传承发展,特别在军民融合、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新的人民战争中得到彰显和升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