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居民楼变身“红心家园” 发布日期:2023-02-27


离农历兔年春节还有10天之际,黄浦区豫园街道淮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葛迎利和居委干部张斯馨就来到桃源新村7号楼,在门口贴上了“福”字。楼栋大门上鲜红的“红心家园”字样和福字呼应,意味着这栋老旧居民楼将迎来“变身”后的第一个春天。

桃源新村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公房小区。多位革命烈士后代及为民族解放和祖国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离休干部、劳动模范居住于此,让这个社区拥有厚重的红色底蕴。中国工人阶级杰出代表、革命烈士王孝和次女王佩民就是7号楼的居民。

1924年出生于上海的王孝和,1943年进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从1946年开始,王孝和以工会常务理事和党团书记身份带领工人与国民党上海反动当局展开斗争。1948年上海解放前夕,遭叛徒出卖被捕的王孝和烈士在提篮桥监狱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4岁。

王佩民出生于王孝和牺牲的第24天。尽管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但父亲为革命信仰不惜赴死的精神却深深影响着王佩民。特别是2001年前后,王佩民在上海市档案馆找到了父亲在狱中书写的近50封家书和遗书,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革命真谛的追求和对家人的牵挂,让她深切体会到如山的父爱。退休后的王佩民,成为王孝和烈士事迹的整理者和宣讲者,也成为淮海居民区宝贵的“红色资源”。

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理事长和黄浦区委领导一起走访慰问了王孝和烈士女儿王佩民,对其居住环境的改善及其红色资源作用也表示了关心和关注。黄浦区领导和豫园街道党工委对此十分重视,着力探索如何让革命年代的英烈精神在和平年代继续发扬光大,在新时期城市精神打造和社会治理优化中发挥新的作用?街道和社区尝试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将7号楼打造成“红心家园”。

2021年10月,由淮海居民区党总支牵头,联合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楼组建设工作小组,与楼组长、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和业委会成员组成的自治小组反复协商、讨论、审议,确立了以“硬件更新+软文化提升”的创建方案。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黄浦区工作委员会也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彰显了崇尚英雄、关爱烈属的宗旨。

得知“红心家园”建设需要支持,作为区域化党建联建单位的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通过公司慈善基金捐助了7万元资金,并协助安排修缮改造工作。街道人大代表所在企业上海品星互联网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其中。

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7号楼终于在2022年国庆节前夕完成“变身”。原本坑坑洼洼的楼道地面和水泥楼梯铺上了平整的塑胶地板,墙面重新粉刷,杂乱无章的电线被整齐收纳,加上崭新的信报箱,7号楼旧貌换新颜。

硬件更新为居民们提供舒心的居住环境,主题文化引入则让楼栋拥有独特的红色气质。

一楼以“红色阅读”为主题,用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就能聆听孩子们用充满稚气的声音朗诵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以“红色历史”为主题的二楼,人们可以从王孝和面带微笑的照片中感悟英雄从容赴死的无畏,从《给狱中难友的信》中倾听烈士“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的呼唤;三楼“红色精神”主题,四楼“红色诗歌”主题,五楼“红色文艺”主题,六楼“红色语录”主题……

每一层楼都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每一次回家都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在红色氛围感召下,居民们主动加入打造“红心家园”的队伍中。或捐赠私人珍藏,或贡献亲手制作的工艺品,或参与展品布置、楼道清洁。借助信报箱上的党徽标志,党员家庭“亮身份”积极参与创建,楼组的孩子们也纷纷“献声”,为“红色阅读”主题录制在线有声读物。

红色文化基因的注入,和谐邻里关系、拉近彼此情感。正如7号楼组在给国寿上海市分公司的感谢信中所言:楼里的居民通过“红心家园”建设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凝聚力。大家都为生活在7号楼感到幸运、自豪和责无旁贷。

葛迎利表示,“红心家园”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开展楼组建设,通过自治共治加深了商社联动和邻里情感,激发了居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街道和淮海居民区正探索以7号楼为原点,带动更多楼组、更多居民加入感知英模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行列,让社区真正成为人们的美丽家园、精神桃源。(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