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联手战赛场 浦江两岸鱼水情 ——记已走过14个年头的“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 发布日期:2023-02-07





奋勇拼搏展风采一,勇争第一创佳绩。2022年12月1日下午,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第十四届“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一改往常在工作岗位上严肃、不苟言笑的样子,兵哥兵姐与市民们一起完成了这场既“燃”又“暖”的体育赛事。

“自2009年创建以来,‘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被纳入每年度建军节系列活动之一,并被历届上海市市民运动会组委会、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组委会设立为品牌体育特色项目,成为深受驻沪部队广大官兵喜爱的文体生活品牌赛事。”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项目部主任徐有胜,参加过多届赛事的组织工作,对赛事也很有感情,回顾这些年来“双拥杯”活动的点点滴滴和取得的成绩,徐有胜总是喜上眉梢:“通过参与‘双拥杯’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增进了军民鱼水情,大家都乐在其中。”

比赛增情谊  运动促融合

 一直以来,军地之间在文体方面的联欢、联谊活动,都是上海双拥工作中军民共建、共育的重要内容。 

据市双拥办副主任王晖介绍,由上海市双拥办、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主办的“双拥杯”驻沪部队健身系列赛,初心旨在促进部队体育健身活动,活跃驻沪部队军营体育文化生活,展现新时代军民的良好风貌,并加强驻军各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连续十四届的举办,离不开上海市双拥办、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创建伊始,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持续牵头出资,为“双拥杯”的举办,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搭建出一个军民融合的良好平台,全力动员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入,包括中国银行上海支行、太平洋保险安信公司等,此外还吸收了不少退役军人代表、企业家代表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让广大军民在参与“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活动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展示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精神风貌,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的浓厚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界努力下,参赛队伍逐渐扩大,从第一届仅3支驻沪部队参与,到2022年有13支驻沪部队(武警上海市边防总队、武警上海市消防总队、武警上海市警卫局等驻沪部队已转制)、多支地方(区县、大学、企事业等)单位的上万名军民进入预赛、决赛。

 通过参与体育比赛的形式加强军地沟通、促进军民共建,不仅加强了全社会国防教育,提高了市民的国防意识,也见证了新形势下军地文化双向互动,共同成长,为增进军民鱼水情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总教练邵林曾表示,学校一直倡导学生不仅是坐在教室里,也要进行竞技场上的锻炼,多参加这种比赛,获得更全面的成长。“这个平台给整个上海的驻军和市民有个交流,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我们学校从第一届开始就参加了,学生认为这种比赛对心理上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大家交流心得,互留手机号码、加微信,这种交流更亲近,更融洽。”

第十四届“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以“牢记使命砺精兵,健身强军争第一”为主题,围绕体育活动、健身技能下军营、让军人生活更快乐发展愿景主线,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大国家战略深刻融入上海双拥工作中去,增强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本届赛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军地各单位驻地展开各个项目的角逐,共有来自13家驻沪部队、原部队转制单位、地方单位等约1500余人参与了线下选拔赛,而后顺利开展了为期5天的线上决赛,每支代表队不仅各有“斩获”,更是形成军民互融互动、携手共进的生动局面。


项目兼具参与性竞技性

 “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最初是为了促进部队官兵强身健体、提高官兵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而举办的,因此,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做到与部队日常训练项目相结合,如在真人CS对抗赛项目上,每行进数百米就要进行射击,3km负重跑(男子负重为7.5公斤,女子负重为4公斤)是军事运动会的专属项目,最受官兵喜爱的篮球和拔河两项决赛,也是“双拥杯”的压轴大戏。

“双拥杯”更加注重结合体育活动参与性、竞技性的和谐统一,让比赛贴合官兵和群众,在保留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常规运动的基础上,先后增设了“跑步射击联项”“扑克牌80分”“保龄球”“软式飞镖”等多形式的项目,既包含具有部队特性的运动项目,也有适合普通市民、形式新颖的比赛项目,通过参赛者切身体会,拉近部队与民众的关系,丰富了比赛形式。

  

对于新设置的一些比赛项目,大多数参赛选手并不熟悉,面对来自兄弟单位的实力对手,想要获得比赛名次,的确是不小的挑战。像“软式飞镖”,官兵们都必须不断摸索,才能逐步掌握其动作要领,“挑战新事物才能有所开创,飞镖就像射击一样,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关键是要做到心稳、手稳、呼吸稳,才能取得理想成绩。”一名参赛官兵在练习中颇有心得。

  在平凡的日子里,大家迎来了不平凡的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上海乃至全国的体育赛事一度按下了暂停键,但与此同时,也彰显出了双拥体育活动的现实意义。为满足疫情期间军民的健身需求,”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经征询各方意见,采用“科技+体育”的形式,打造了线上军民健身的新模式。

结合各类体育项目的特点,“双拥杯”取消了五人制篮球、拔河等肢体对抗型项目,选取了一些更适合线上比拼的项目替代,像跳短绳、集体跳长绳、仰卧二头起、定点投篮、软式飞镖、乒乓球拍颠球、羽毛球拍颠球、粽子球、龙狮传统套路、军体拳系列套路等,以及运动与体质健康、运动损伤与康复、科学健身与健身方法三项体育技能下军营活动,在上海掀起一股军绿色的运动健身热潮。

为保证比赛的公开、公平、公正,参赛者在线下的比赛,通过实时视频,连线到赛事直播间,裁判员、仲裁委和记录员集中在云端打分。本届大赛赛前还对上海警备区、武警上海总队、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相关单位开展了软式飞镖、粽子球、跳长绳、舞龙舞狮等体育项目的技能培训,此外,共有7名高水平教练提供了约136学时(每学时45分钟)的培训活动。尽管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比赛项目或许少了一些对抗性和观赏性,比赛规模也有所缩小,官兵与市民仍然积极参与,保证了“双拥杯”的顺利举办。


有红旗就扛 见第一就争

“虽然运动比赛还是娱乐性多一些,但官兵们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那种有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精气神儿,让人佩服。”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项目部主任徐有胜感慨道,每每在旁观“战”时,他都会被官兵们在赛场上团结拼搏的精神所打动,“我们也没设置什么厉害的奖品,每位参赛者也都十分认真地对待比赛,积极争取,相信他们到了战场上也一样能够做到不放弃、不言败。”

“各单位充分利用中午和晚上点滴的休息时间,加紧组织训练,之后也经过了层层选拔。”在第十二届“双拥杯”的赛场上,上海警备区队领队畅武说,“我们是打了一场有准备的仗,从活动现场的气氛来看,所有队员的训练强度都能体现出来。”

海军军医大学相关工作人员也介绍说,学校每年都会挑选优秀学员参加“双拥杯”这一驻沪部队的品牌赛事,学校内部也经常组织比赛,以此融入体育训练中。学生们平常不练靠运气是不行的,还是需要日常积累,才能取得好成绩。

汗流入眼,紧闭双眼也用尽全力;喉咙哑了,喊不出声仍奋力高呼;手掌破皮,疼痛难耐却紧抓不放;体力不支,咬紧牙关突破极限。这些运动场上随处可见的场景,都彰显着所有参赛官兵心中一致的信念:团结团结再团结,唯有团结才能争第一。战高温、斗酷暑,讲团结、敢拼搏,扛红旗、争荣誉,体现了军人力量,展现了军民形象,也许只是一场简单的拔河比赛、一场简单的颠球比赛,军人“不放弃、不言败”的精神却得到了延续和发扬。

当然,在赛场上不仅赛出了成绩,也无时无刻不表现着友谊的精神。在一场篮球比赛中,武警战士李健说起自己的团队和对手的“革命友谊”,比赛中当“球”不让,各展己长,碰撞间低声问候,互相关心。“武警对消防,大家都是兄弟单位,知根知底,都是彼此强大、让人尊敬的对手,就等于是‘拼刺刀’的一场比赛。”



红色元素体育文化结合

“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活动不仅仅是军民共同参加的一场体育赛事,更是结合体育文化、创新红色教育传播的平台。

“双拥杯”在项目设置上,将体育竞赛与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融入红色教育元素。通过开展“探访英雄烈士足迹,把英烈事迹带回家”为主题的城市定向运动,让全体参赛者进入到龙华烈士陵园,接受“红色教育”,在竞赛的氛围中追寻红色记忆,感受红色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在强化体育竞技的同时,融入了红色文化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以官兵和民众都喜闻乐见的趣味运动形式,拓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体育与政治的融合对接,坚定理想信念,体现赛事的核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办赛过程中,“双拥杯”注重扶持与普及国家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舞龙舞狮。赛场上,官兵与民众一边围绕足球、篮球、拔河、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规比赛项目,竞技争锋、激烈角逐,一边又能在龙狮传统套路等项目上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参与竞技的同时,也展示了部队的多元文化以及军人的精神面貌,让体育赛事变得既“燃”又“暖”,令人耳目一新。

随着军地体育赛事的推广与常规化,官兵、群众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健身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为了满足这些体育健身需求,凭借“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举办的影响力,大力开展更丰富的体育赛事,积极组织驻沪部队广大官兵参与每年度的上海市“八一”军民长跑活动,武警上海市总队组织“强军杯”、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组织“火焰蓝杯”、海军军医大学校运动会等组织近万人的选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元。

同时,愈加丰富的赛事活动对健身场所、设施的建设以及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指导更是不可或缺。在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根据上海市双拥办、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的要求,积极落实“三下军营”,即推动体育器材、精品赛事、技能指导下军营等相关驻沪部队实事项目,共投入经费超过百万元/年。自2021年起,又开始实施“体育拥军四进军营活动计划”。

上海已连续十四年举办“双拥杯”这项军、政、企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军民体育竞技大赛,通过十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搭建了军民同乐,以比赛增情谊、以运动促融合的双拥共建平台,是上海军民彰显城市活力、厚植城市精神、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生动实践,更凸显了上海双拥工作的成效与意义,为上海打造双拥工作“上海特色”“上海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了“拥军优属、固我长城”主题系列活动的内涵,对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形势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继续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组织志愿服务总队进行相关志愿服务,进一步弘扬全社会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精神风貌。并将继续大力支持“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把这项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受到更多军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