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上海模式” 发布日期:2020-12-16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做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是国防建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不仅惠及广大退役军人,也温暖着现役军人和军属的心。

自组建以来,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立足更高站位,坚持更高标准,强化系统思维,建强、做优、用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折不扣将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目前,本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并加快推进服务保障网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从“有”到“优”的转变。

微信图片_20201203154238.jpg

图片说明:上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服务大厅

服务保障下沉基层,温暖关爱直抵内心,上海广大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日益彰显。无论是投身抗“疫”与闻“汛”而动,还是勇立创新创业潮头,上海退役军人群体立足岗位,书写忠诚、奋斗、奉献的答卷,履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争当党的事业的推动者、时代主旋律的弘扬者、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一栋坐落于公园里的江南园林仿古建筑。这里就是上海首个社区国防教育基地,曾被全国国教办、全国双拥办誉为“基层国防教育样板”的陆家嘴“长城家园”所在地。

微信图片_20201203154323.jpg

图片说明: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长城家园退役军人服务站

去年5月,陆家嘴街道在“长城家园”挂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置退役军人顾问点,提供社区事务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同时,陆家嘴街道还积极构建“1+3”工作平台,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退役军人事务顾问点;以区域化楼宇党建服务站为依托,设立国防教育课堂,为楼宇白领提供国防教育活动;以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为依托,在31个居民区挂牌“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退役军人服务咨询。

不仅是陆家嘴街道,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自组建以来,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置方式,有力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到“优”、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一年多来,退役军人服务站进高校、进街道、进企业、进楼宇、进园区,上海退役军人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推进。

坚持对标对表,搭建体系框架

全市已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5874个

上海拥有近60万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作为大力推进本市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设的重要举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把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治工程”,对标“全覆盖”“五有”要求,建立健全各级服务机构。

按照“应建尽建”“全面挂牌”的目标,上海各区根据实际,在街镇相关事业单位加挂退役军人服务站牌子,在社区其他服务场所设立服务点。居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纳入居村综合服务设施统筹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5874个。其中,市服务中心1个、区服务中心16个、街镇服务站229个、居村服务站5628个。各级服务机构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1000余人,均落实相应的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基本落实“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要求,初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域的市、区、街镇、居村四级服务保障体系。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接待咨询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已在本市全面铺开,为退役军人群体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配齐配强服务保障队伍是关键。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按照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对退役军人有责任、有感情的要求,足额选强配齐人员,并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招聘退役军人和烈属军属等优抚对象,原则上所占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此外,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由加挂牌子单位负责人担任,结合实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居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由所在居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在居村“两委”中指定专人负责退役军人工作。

目前,各级服务机构集中组织线上线下培训班近500期,培训工作人员近2万人次,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活动,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队伍的能力水平,切实当好上海退役军人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信得过、离不开的“家人”。

坚持共建共享,推动融合治理

上线“军人退役一件事”网上办事平台

今年9月1日,“军人退役一件事”网上办事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军人退役涉及的12项办理事项、10个办理部门、15个审批环节集成“军人退役一件事”,线上依托信息系统,线下依托各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提供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一次告知、一口受理、联动办理、限时办结”,通过技术赋能让数据多跑路、让退役军人少跑腿。

一年多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运用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成果,将退役军人服务职能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之中,推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既有服务机构在场地、人员、业务、服务、活动等方面共建共享共用,提升对退役军人的保障能力。同时,创新实践“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精准掌握不同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

除了“军人退役一件事”一站式服务,本市还创新实践街镇“1+N”站点设置模式,每个街镇在建立1个服务站的基础上,依托其他服务机构设立多个服务点,形成“一站多点”的服务格局,整合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帮扶解困、心理疏导、为老服务等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业务办理、活动开展、个性化服务等多方面服务功能。

坚持需求导向,实施精准服务

举办首届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

针对退役军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上海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注重变管理思维为服务思维,通过摸底统计、日常联系、上门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实时掌握退役军人个性化需求,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精细服务、分类管理。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退役军人求职和复工企业用工“两难”问题,今年3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苏浙皖三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长三角地区退役军人线上专场招聘,千余家企业共推出近两万个岗位,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退役军人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退役军人就业需求实际,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又于今年7月启动上海市退役军人常态化线上招聘活动,帮助有就业需求的上海退役军人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

首届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对带动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本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实际,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举办首届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组建退役军人创业指导专家团队,指导各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定位,探索建设富有特色、差异化的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园区和就业指导实训基地。今年7月28日,首届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及生活服务业、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和创新团队5个组别的360个项目,经过近3个月时间的多轮评比,最终产生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1个。

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升能力是基础。针对不同群体退役军人工作经历、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点和实际需求,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打造涵盖计划分配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等3个类型12个类别的线上线下教育培训体系和模式。

坚持以建为用,发挥服务功能

为3万余名退役士兵办理社保业务

疫情期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总能见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曾是橄榄绿、浪花白、天空蓝。他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用实际行动书写“若有战,召必回”。

今年2月,组织20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上海最美退役军人,共同发起“致全市退役军人战友的倡议书”,倡议广大退役军人要“勇于担当、为党分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退役军人力量”。倡议发出后,全市2万余名退役军人、20余支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积极响应“参战”,退役军人捐款5000多万元、捐物500多万元,传播退役军人“抗疫”正能量。

此外,各级服务机构通过窗口接待、发放联系卡、上门咨询等方式,打造24小时不断线优质服务,共接待线上线下咨询及服务达20万人次。强化退役军人政策宣传引导,利用官网官微、制作政策宣传手册、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政策宣传体系。抓好建档立卡工作,根据实际需求,持续开展服务对象信息采集及悬挂光荣牌工作,完善数据库,为实现精准服务保障打下坚实基础。常态化开展信息采集及悬挂光荣牌工作,共采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近60万条并及时悬挂光荣牌,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拓展信息采集要素,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集成分析处理,便于工作开展。健全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退役军人服务系统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至3名退役军人,常态化做好沟通联系、思想引导、帮扶援助工作。多措并举推进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目前已为3万余名退役士兵办理了社保申请业务。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服务管理,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信息数据库,按时完成退役金核定发放工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抓好收官冲刺各项工作,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和明年工作开局。

接下来,上海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将继续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退役军人工作各方面、各环节,遵循超大城市的治理规律,推进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为广大退役军人搭建更多大展身手、发挥才干的舞台。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上海模式”。

进企业、进园区、进楼宇,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在上海全面铺开

进企业——建在企业里的退役军人“创业之家”

去年,位于金山区的“军谷·退役军人创业实训基地”设立金山工业区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为本市建在企业中的几个退役军人服务站之一。“军谷”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瑞空间”、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为支撑,搭建就业创业、军民融合产业、教育培训、资金保障“四大平台”,免费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创业辅导、创业项目孵化等“一站式”“一条龙”就业创业服务。

在该服务站内,退役军人还能享受心理辅导、法律服务、创业扶持等服务。对于退役军人创业者,服务站还提供创业项目路演,争取小额信贷支持,争取获得退役军人企业家的帮扶以及上下游产业供需等方面的支持。

进园区——建在园区里的退役军人“职工之家”

去年7月,徐汇区虹梅街道漕河泾开发园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挂牌成立。该服务站受理大厅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专窗,由专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信息采集、就业登记、创业指导等服务。该服务站还开设长三角政务办理窗口和24小时自助办理点,为退役军人“不出园区、随时办事”提供强大的保障。

作为退役军人就业和创业扶持的工作窗口,徐汇区虹梅街道整合辖区资源,依托服务站平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畅通退役军人就业信息渠道,举办有特色、精细化、针对性强的培训服务;制定《虹梅街道促进就业与创业扶持实施办法(试行)》,对于招录退役军人的企业,在市区两级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叠加一次性补贴;建立9家退役军人见习基地,为退役军人实现就业打前站、奠基础;链接辖区内近20个众创空间,为退役军人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支持等。

进楼宇——建在楼宇里的退役军人“白领之家”

今年5月,位于白玉兰广场20楼的白玉兰广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

目前,虹口区在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中,结合区情实际,推出“四最”(最高端、最红色、最温馨、最融合)特色的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虹口区北外滩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延伸点,又是上海“海拔”最高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白玉兰广场服务站以打造“最高端”服务点为特色,把红色精神融入北外滩高端楼宇服务,把军务融入党务,在服务楼宇内退役军人的基础上,辐射更多的北外滩区域内楼宇的白领退役军人。该服务站建成后已开展退役军人专项服务3次,承接市、区、街道各类退役军人活动8次。

下一步,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北外滩街道将以白玉兰广场服务站为基础,以利用北外滩区域开发为契机,聚集退役军人中的“高端”人才资源,逐步开展各类“高端”活动,组织全区、全市甚至全国退役军人企业家举办沙龙、论坛、俱乐部等活动,既搭建退役军人企业家活动平台,又将更多的企业家吸引到上海北外滩地区,树立全新的退役军人服务名片。


来源:解放日报